一、《酒局之困》:党校培训中的纪律崩塌
《酒局之困》聚焦于2023年大理州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期间,剑川县11名参训学员的违规行径。开班首日,在州委书记明确强调遵守培训纪律的情况下,剑川县部分学员便迫不及待接受企业老板邀约,在校外聚餐饮酒。次日,他们再次违规吃喝,甚至出现酒后失德失态的丑态。即便党校老师在课堂上通报并重申纪律,仍未能阻挡他们继续犯错。
这些学员中不乏“一把手”等关键岗位干部,他们将党校培训这一提升党性修养的契机,变成了违规吃喝的“狂欢”场合。在党校这样严肃的学习环境中,他们却对纪律要求置若罔闻,充分暴露了其纪律意识的淡薄和对权力的错误认知。他们在觥筹交错间,忘却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肩负的职责,将公权力异化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这种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培训秩序,更在当地干部群众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对于学校而言,党校培训是干部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若党员干部在参加类似培训时出现此类违规行为,不仅会影响自身形象和职业发展,更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党员干部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守纪律底线,以身作则,为广大师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巡“剑”破“风”》:拆解违规吃喝的多样套路
(一)第一集《花样“吃喝”》:隐形变异的吃喝手段
《巡“剑”破“风”》第一集揭示了违规吃喝的五种常见隐形手段。长期挂账随心吃,公职人员在定点场所长期签单,累计结账,使吃喝消费变得随意且难以监管;变着法子“吃空函”,通过开具虚假公函、一函多餐、空白公函等方式,套取公款用于吃喝,严重违反财务制度;巧立名目乱吃喝,以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名义虚列开支,实则用于个人宴请;同城接待搞吃请,违背同城不接待的规定,在同一城市内违规相互宴请;出差不交伙食费,逃避应承担的费用,加重公共财政负担。
在学校场景中,这些违规吃喝手段同样存在滋生的土壤。例如,在举办学术会议时,可能会出现虚报会议开支,将高档餐饮费用混入会议经费报销的情况;在与企业合作项目中,也可能存在以洽谈合作之名,接受企业吃请,甚至利用虚假公函报销吃喝费用的问题。学校涉及的经费项目众多,资金流动频繁,若监管不到位,这些隐形违规吃喝行为极易隐藏其中,侵蚀学校的教育资源。
(二)第二集《“吃”心之祸》:违规吃喝引发的严重危害
该集深刻指出,违规吃喝绝非简单的口腹之欲,而是与腐败问题紧密交织。公职人员在频繁的吃喝应酬中,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被别有用心之人“围猎”。在利益的诱惑下,他们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进而形成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的腐败链条。
在学校,违规吃喝带来的危害同样巨大。一方面,它破坏了学校的学术生态和教育环境。学校本应是追求真理、培养人才的净土,但违规吃喝滋生的腐败现象,会使学术资源分配不公,教师精力分散,影响教学和科研质量。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和教师的违规行为,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误导。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若看到身边的师长存在违规吃喝等不良行为,可能会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三)第三集《严守“吃”规》:明确纪律红线与防范措施
本集着重强调了纪律规矩的重要性,明确了公务接待等方面的纪律红线。从公务接待的范围来看,必须严格限定在因公务活动确需接待的范围内,杜绝将私人宴请、朋友聚会等纳入公务接待范畴。在接待程序上,要按照规定进行审批、报备等流程,确保接待行为合规。接待标准更是有着严格要求,对用餐标准、陪餐人数等都有明确细致的规定,例如用餐标准不能超过当地规定的限额,陪餐人数要根据接待对象人数合理安排,防止铺张浪费。
学校应以此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在涉及公务接待、学术交流活动接待、校企合作接待等方面,制定详细、可操作的规范。加强对经费使用的审核把关,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违规吃喝行为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对干部和教师的纪律教育,提高他们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让他们清楚知晓哪些行为是违规的,以及违规行为将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自觉遵守纪律规定。
三、《“吃”祸》:教育领域的沉痛教训
《“吃”祸》以安宁昆钢第一中学原校长赵枫树的堕落轨迹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教育领域违规吃喝衍生的腐败问题。赵枫树在升任校长后,心态逐渐失衡,利用职务之便,将学校食堂打造成私人宴请场所,频繁用公款宴请亲友。为了满足其奢靡的生活需求,他不仅在仓库囤积大量高档烟酒茶,还私设“小金库”,通过虚报账目、截留学校资金等手段,为自己的违规吃喝行为提供资金支持。
随着违规吃喝行为的不断升级,赵枫树逐渐陷入腐败的深渊。他与企业老板相互勾结,在学校建设项目、物资采购等方面为企业老板大开方便之门,以换取巨额贿赂。他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最终,赵枫树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一案例为学校敲响了警钟。学校同样存在大量的基建项目、物资采购以及与企业合作的项目,若学校领导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坚守廉洁底线,就容易重蹈赵枫树的覆辙。领导干部和教师应从这一案例中吸取教训,深刻认识到教育领域并非廉洁的“保险箱”,任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坚决抵制违规吃喝等腐败行为,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四、违规吃喝的风险与防范
结合三部警示教育片的内容,学校在违规吃喝问题上存在诸多风险点。在学术活动中,部分教师可能会以举办学术会议、邀请专家讲学等名义,违规安排高档宴请,甚至将私人消费混入学术活动经费中报销。在与企业合作方面,领导干部和教师可能会接受企业的吃请,在合作项目审批、验收等环节为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此外,在内部的公务接待中,也可能存在超标准接待、违规接待等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这些风险,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将警示教育片纳入干部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观看影片、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形式,让他们深刻认识违规吃喝的危害,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二是完善制度建设,细化公务接待、学术活动经费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明确各项经费的使用范围、审批流程和标准,堵塞制度漏洞。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经费使用、公务接待等行为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同时,拓宽监督渠道,鼓励师生参与监督,对发现的违规吃喝问题及时查处,严肃问责,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违规吃喝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问“剑”破局》《巡“剑”破“风”》《“吃”祸》等警示教育片的深入剖析,我们看到了违规吃喝带来的严重危害和惨痛教训。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杜绝违规吃喝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