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先进文化基因,厚植家国情怀,6月30日,我院石子依、李嘉欣教师带领“寻太行红色薪火,奏青春奋斗号角”实践团前往辉县人民干得好展览馆。这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不仅让青年学子在红色文化中汲取成长力量,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埋下深根。

一、展柜里的岁月:触摸历史的温度
踏入展馆,“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誓言在展厅回响。治水改土的老照片里,先辈们肩扛石料、手挖沟渠的身影被岁月定格;“蓄住天上水,挖出地下水”的标语旁,陈列着当年修建水库的工具,锈迹里藏着战天斗地的勇气。当同学们指尖划过玻璃展柜中泛黄的工程图纸,仿佛能听见当年夯机震碎山岩的轰鸣——那些用信念浇筑的堤坝、用血汗开垦的梯田,正以沉默却有力的姿态,诉说着“实干兴邦”的永恒命题。

二、山河重安排:历史壮举中找寻初心
参观学习中,讲解员驻足在“辉县山河重安排”的展板前,字句铿锵地讲述那段战天斗地的岁月。墙上悬挂的老照片里,村民们腰系草绳悬于峭壁,仅凭钢钎铁锤凿山开道;没有测绘仪,就用竹竿丈量天地;缺乏运输工具,便以肩挑背扛开辟通途。展板旁陈列的锈迹斑斑的铁镐、磨破的粗布衣,无声诉说着先辈“定了就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决心。凝视着这些历史印记,同学们的眼眶渐渐湿润。有人轻轻摩挲展柜玻璃,仿佛能触碰到当年的艰辛;有人低头疾书,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信念记在本上。那些关于专业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实践活动里的踌躇不前,在先辈改天换地的壮举面前,都化作了自我反思的动力。他们深刻意识到,艰苦奋斗从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精神密码。

三、跨越时空的对话:实干精神永流传
期间,团队成员与一名大学生参观者展开对话。当被问及观看先辈治水场景的最大感受时,这位同学目光紧盯着墙上的老照片,语气难掩激动:“没有先进设备,全靠人力把荒山旱岭改造成可灌溉的良田,这正是人定胜天的真实体现。”她进一步谈到,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对自己启发很深:“做学问、搞实践就得有这股劲,遇到专业难题不能退缩,要像先辈挖井找水那样,一点点抠出解决办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听着这番话,团队成员也深受触动。先辈们用血汗书写的奋斗篇章,正通过这样的对话,在年轻一辈心中播下实干的种子,让“说了算,定了干”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扎根生长。

此次红色研学将课本里的“艰苦奋斗”,化作眼前真实可触的热血过往。今后,学院师生会带着这份从历史深处汲取的磅礴力量,在学术钻研中攻坚破难、在育人育才时坚守初心、在社会服务里奉献担当。让“说了算、定了干”的铿锵誓言,成为校园里最鲜明的精神底色,照亮师生逐梦前行的道路;让红色基因驱动的先进文化,真正在校园落地生根、接续传承,为培育有理想、敢担当的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动能;让先进文化的薪火,在校园土壤里生长出属于新时代的青春模样 。
(初审|李嘉欣 石子依 复审|朱青 终审|刘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