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工程学院秉承“让家长放心、使社会认可、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为抓手,探索构建了“1233”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以优秀教学教育团队为支撑,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保证,全员参与的民办高校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自实施以来,在高质量就业、考研升学、学科竞赛、基层服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动能
坚持"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每届新生入学之初,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亲自为其上入学第一课,介绍学校、学院的红色优秀传统、办学成就、杰出校友,引导学生树立爱学院、爱专业的信念,培养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埋下学生主动学习、成才的种子。将乐天宇、黄光正等前辈的爱国奉献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与校园文化建设中,激励学生扎根中原大地,在实践中传承红色精神。
二、加强教学教育队伍建设,为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用人机制灵活高效的优势,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生物工程学院教师现有专兼职教师80余人,其中博士19人,教授15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形成了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的教学科研团队。注重学工队伍建设,按照1:200的比例配齐辅导员;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为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围绕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科学设计、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学科竞赛指导,以赛代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实施多项助考活动,全力提升考研录取率;实施本科生能力提升计划,全员参与,不断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
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保证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些年来,通过民办高校“1233”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24项,其中国家级43项,省级54项,学科竞赛参与学生比例达24.7%;参与教师科研项目50项,发表论文12篇,获授权专利9项。
学生高质量就业取得丰硕成果,学院连续四年获评学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分别有59名、95名、111名和151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应届生升学率连续多年居学校首位,2018年学院以来,共有669名毕业考取硕士研究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考研录取学校分布在除港、澳、台和青海外的30个省和自治区161所大学,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被985、211和双一流院校录取。20余位毕业生应征入伍或主动服务西部建设,扎根乡村,充分彰显了学校“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并重”的育人成效。
该模式有效破解了民办高校的发展困境,既实现了学生高质量成长,又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专业人才,彰显了民办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价值。
(初审/段林言复审/孙萌终审/牛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