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乡工程学院紧紧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打出“一个核心品牌、两个课堂联动、三类资源贯通、四项成果输出”的组合拳,为思政教育融通赋能,扎实推动其提质增效。
一、打造一个核心品牌:“工匠精神赋能立德树人”

学校立足育人根本,着力打造“工匠精神赋能立德树人”思政核心品牌。通过建设一个集科学性、实时性、规范化、可视化、高效化于一体的数智平台,并配套构建融合“传统工艺体验、现代工程技术实践、数字创意制作”的多功能“思政实践工坊群”,系统化推进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该品牌以战略高度引领育人工作特色发展,有效塑造了学校在大数据时代生态化党建思政的核心竞争力。
二、推动两个课堂联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学校着力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教学场景上“课上”与“课下”、教学手段上“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上“有形”与“无形”的“三融合”,有效激活课堂教学内生动力。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组织,使教学形式“活”起来、内容“厚”起来、学生“动”起来,显著提升了课堂“抬头率”与“点头率”,切实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耳、入心。


同时,深入挖掘新乡市优质文化资源,将太行精神等有效融入课程教学,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的特色思政课程。此举不仅丰富了思政内容,创新了思政形式,拓展了思政时空,更推动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实现了理论认知与社会实践的知行合一。
三、贯通三类育人资源:历史文化、现代产业与身边榜样协同发力
活化利用河南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利用河南深厚的本土文化,从贾湖骨笛、殷商青铜器到宋代官窑青瓷,引导学生感受完整的“中华工匠文明谱系”,激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历史自豪感。

高效对接河南坚实的现代产业资源。组织学生深入“思念”“双汇”等富有中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实践基地开展浸润式学习。通过亲眼观察现代化流水线运作,亲手参与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品控,将河南的产业优势有效转化为育人优势,使思政教育在生产一线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与说服力。
宣传弘扬河南鲜活的身边榜样资源。注重深入挖掘本土工匠故事,精心打造“中原大工匠”“河南工匠”等地域特色榜样品牌。不仅宣传全国知名的“大国工匠”,更推动各级工匠称号获得者走进课堂,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绝活”背后的坚守与奋斗。这些来自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工匠精神可知可感、可学可做。
四、实现四项成果输出:标准、课程、团队与研究协同并进
学校以“特色化、体系化、品牌化、辐射化”为发展路径,致力于将“工匠精神赋能立德树人思政平台”打造成为全省思政教育的标志性成果和全国区域性思政创新的示范性样板。通过系统总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可推广的“课程→项目→活动→评价”一体化实施方案。最终实现了四项核心成果输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标准体系、一批示范引领的精品课程、一个德技双馨的名师团队、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确保了育人模式的可持性、辐射力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