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有效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传帮带的积极引导作用,切实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0月15日组织召开全院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进行分享。

马院资深教师李文平教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程为核心,结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经验积累,为青年教师如何备好思政课进行了专题分享。第一,强调教学内容的体会。思政课程不仅是德育课,更是知识课程。要坚守立德树人主阵地,也要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真正做到知识融入课程之中。第二,注重知识体系的培养。讲好这门课不能停留在政策文件的表面解读,而必须深入到历史、哲学和理论的底层逻辑中,向学生“讲明白”“讲透彻”,回应他们深层次的思想困惑,进而让学生建立清晰准确的知识体系。第三,引导学生对思政课程实用性的理解。面对不同阶段、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要采取不同的授课思路与方法,讲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与方向性,将思政课学习同学生的成长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活力。第四,坚定“问题导向”的教学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的生命力在于回应时代之问、学生之关切。青年教师要将宏大的理论与鲜活的现实、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理论才能从书本中“立起来”,走进学生的内心。

李文平教授分享之后,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其中新进青年教师姚文博表示,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思政课教师,怀揣着理想与热情,也带着对教学实践的些许迷茫,老教师的分享如同一场“及时雨”,让新进教师们对如何上好思政课有了更清晰、更深刻、也更坚定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学习热情,主动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研讨,在教研结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会议最后,杜灵来院长总结指出,上好思政课必须真正做到“以情为根”“以理为干”“以法为枝”“以知为叶”“以行为果”,青年教师要认真把握课程的“点线面”关系,循序渐进做到教学语言自然、自主、自在。未来学院要继续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强化协同联动,不断构建“大思政课”的新格局和新合力。
(初审/任心雨 复审/田萌 终审/杜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