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0月11日组织召开全院集体备课会。本次备课会由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进行分享。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新进教师闫家慧围绕“备学生”这一核心主题,结合自身初步的教学观察与思考,进行了专题分享。第一,身份转变与职业认知。在从学生向教师的身份转换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责任意识与情感共鸣,深化了对教师职业使命的理解。第二,学情差异与教学调整。不同学段学生的课堂表现呈现显著差异,如大一学生普遍好奇积极,大三学生则因现实压力反应相对平淡;不同专业班级亦存在气质差异,需依据班级特点因班制宜并灵活调整教学方式。第三,教学困难与应对策略。闫老师还分享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这些经历使其深刻认识到教学准备与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应对之道,通过增强互动性、设计小活动、引入案例讨论等方式,努力打造“有互动、有活动”的活课堂。

在听取新教师的分享后,多位资深教师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新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的思考,赞同多元方法提升活力,强调在关注学生抬头率和接受方式的同时,必须坚守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避免形式主义。
会议最后,田萌副院长总结指出,上好思政课必须紧扣“备学生”这一关键。未来,学院将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引导教师在常态化交流互鉴中精准把脉学情、优化教学,共同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
(初审/段慧慧 复审/田萌 终审/杜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