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工作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人事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名师风采(二)——记文法学院教师申琳

发布日期:2025-11-06    作者:     来源:     点击:


申琳,女,中共党员,副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文化传播机制及其社会影响的教学与研究,现任新闻传播学教研室主任,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获奖20余,荣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文明网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文明教师”“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新闻作品多次获得“中国高校新闻奖”“河南新闻奖”“河南高校新闻奖”。

大学·求道之基

大学培育的不仅是学识,更是人格的厚度、视野的广度与心灵的深度。申琳老师的课堂常常从讲台延伸到校园媒体的采编现场,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理论的共鸣。她结合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工作经历,用最新案例分析舆论场的复杂性;注入“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空间的道德边界;连续九年坚持在“记者节”举办主题班会,让一届届新闻学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重温理想、坚定信念;将新闻职业道德融入鲜活案例,让真实、客观、公正成为学生心灵的坐标。

近年来,申琳老师年均讲授7门课程,承担3门实践教学指导任务,连续五年教学效果评价优秀,课程教评优秀率保持在99%,这是她对教育初心的最美诠释。





新闻·行道之志

申琳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裴寨的田间地头,探访郭亮的绝壁长廊,在同盟古镇感悟文化传承的魅力,于二里头遗址对话千年文明。她主持“河南红色文化传播”课题,将科研融入中原大地上;参与校园媒体的运营管理,推出《授勋!以国之名!》等系列推送,让方寸屏幕成为育人的沃土。

“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是申琳老师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学生们跟着她的团队参观知名媒体、对话知名记者、深入产业一线。她指导的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是学校官方媒体学生队伍的主力军,学生们在工作岗位上“思想正、上手快、能力强”,获得了各个部门的一致好评,学生们也用专业实力印证了她所坚持的理念。

师者·引路之人

“教育,是知识遗忘后沉淀在生命里的东西。”这是申琳老师坚守的教育信仰。她认为,教师的使命不在于灌输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离开校园后,还能带走什么支撑他们走过漫长人生道路。

作为新闻传播学教研室主任,申琳老师提倡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杂家”视野。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时,增设了《新媒体运营》、《数据新闻》、《短视频创作》等前沿课程;在建设实训室时,引入无人机摄影、数智传播等新技术、新理念。同时申琳老师坚持课余指导学生考研、考公、求职,新闻学本科专业的考研率连年保持在15%以上。“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她对学生的期待,也是她自己的写照。

申琳老师主持的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课程获批河南省专创融合示范课程;撰写的多件新闻作品获得“中国高校新闻奖”、“河南省新闻奖”;指导的学生先后获得“全国新闻采写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她不辍成长,稳步前行,近年来发表论文9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参与23项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充分展现了教师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扎实积淀与积极作为

“慎独并非与世隔绝,而是要在世事纷扰中守住一颗初心。”在融媒体时代的浪潮中,申琳老师始终坚守着教育的本真。在她看来,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书本背后沉淀于生命的独立人格与家国情怀,这份积淀将支撑学子跨越山海,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就更有光亮的未来。

 

   

 


初审:郭艳冉  复审:郭  煊  终审:樊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