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下乡传习馆实践日为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7月2日,我院 “数剪生辉,智传匠心” 社会实践团队在崔亚莉和范嘉欣老师带领下,走进辉县剪纸传习馆,开启别开生面的学习之旅。
传习馆内,团队成员被题材丰富、涵盖古今的精美剪纸作品深深吸引。本次学习由辉县文化馆市级非遗剪纸传承人赵思栋老师引领。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已有 2000 多年历史。它扎根乡土,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在纸张间勾勒万象,是极具生命力的民族文化符号。
实践教学环节中,赵思栋老师耐心传授绘图纸、剪喜字、制窗花及雕刻的相关知识。从选图构思、备料裁纸、折叠定位,到起稿勾线、刺孔打样、剪刻塑形,再到轻展成品,各步教学讲解细致入微。团队成员们全神贯注,以剪为 “笔” 雕琢红纸。
在赵思栋老师的指导下,质朴红纸纷纷蜕变为饱含巧思的精美艺术品,让剪纸这一传统技艺在实践中薪火相传、焕发光彩。
随后,同学们围绕剪纸技艺的传承现状与面临挑战,与赵思栋老师展开深入探讨。面对时代变革,守旧与创新的考验就在眼前,如何将剪纸艺术发扬光大是非遗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谈及手艺的传承,在社会风气略显浮躁的背景下赵思栋老师致力于在技艺与产品上追求创新,平衡“传统”与“新潮”之间的关系,让剪纸这门手艺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承下去。
此次实践活动中,“数剪生辉,智传匠心”团队成员们既直观感受了剪纸的精湛技艺,也深刻理解了其文化内涵与价值。未来,外国语学院 “数剪生辉,智传匠心” 社会实践团队将致力于向青年群体传播剪纸文化,助力非遗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让这门手艺跨越时代长河,经久不息。
(初审/姚慧 复审/崔亚莉 范嘉欣 终审/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