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艺术空间

每周一曲|中国名曲鉴赏之现代主义音乐——《长城谣》

发布日期:2025-09-08    浏览次数:

《长城谣》

潘孑农

作曲家介绍:

潘孑农(1909年-1993年),浙江湖州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重要的编导艺术家,1937年加入中央电影摄影场,创作《活跃的西线》等抗战题材电影、1940年代转向话剧创作,编导《街头巷尾》 、《裙带风》等作品。1954年起任上海淮剧团导演,执导《水漫泗洲》等经典剧目。刘雪庵(1905一1985),原名廷玳,笔名有晏如、吴青、苏崖,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铜梁人,主要作品有《何日君再来》《流亡三部曲》《长城谣》等。潘孑农与作曲家刘雪庵保持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合作,共同创作《关山万里》等作品。


作品介绍:

《长城谣》是由潘孑农作词,刘雪庵作曲的歌曲,于1937年10月24日在刊物《战歌周刊》上发表。介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之间,属于分节歌,一段四句,四段歌词,在旋律的反复中娓娓道来。带有叙事的方式,又与抒情相结合,歌词凝练雅致,而又通俗晓畅,易于传唱。《长城谣》的音乐苍凉悲壮,纯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缠绵。歌曲控诉日寇的暴行,倾述了人民被迫离家流浪的苦难,从而激发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歌词中“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赞美中国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奸淫掳掠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控诉日寇的暴行和大众的苦难;“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奴逞豪强”,表现中国人民威武不屈,团结斗争必胜的信心;“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十四年抗战,中华民族牺牲了无数的中国军队换来强大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歌曲短小好上口,易传唱,旋律优美,是抗日救亡优秀歌曲之一。

(音频来源:新乡工程学院校园广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