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山汤口》 171.5x96cm
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简介:
黄宾虹(1865—1955),字朴存,号宾虹,浙江金华人,近现代中国画大师、美术理论家。他早年研习传统书画,中年后游历名山大川,提出"五笔七墨"理论,开创"黑密厚重"的独特画风。其山水画以积墨、焦墨见长,层层皴染中见浑厚华滋,将宋元笔墨与自然神韵融为一体,代表作有《黄山汤口》《青城烟雨》等。黄宾虹与齐白石并称"南黄北齐",晚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他不仅是实践家,更是理论家,其"内美静中参"的艺术主张,对中国画现代转型影响深远,被誉为"传统山水画的最后一位大师"。
作品介绍:
《黄山汤口》创作于1955年,是黄宾虹92岁时的艺术绝唱,代表了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巅峰成就。
在笔墨技法上,作品完美诠释了黄宾虹提出的"五笔七墨"理论。画面以焦墨、积墨为主,通过数十遍的层层皴染,营造出山体厚重的体积感。细观可见"平、留、圆、重、变"五种笔法交替使用:中锋勾勒山形如"折钗股",侧锋皴擦似"屋漏痕",点苔则如"高山坠石"。墨色虽浓黑却层次分明,在"黑密厚重"中透出虚实变化,实现了"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笔墨境界。构图章法上,画家采用"高远"与"深远"结合的视角。近景松石嶙峋,中景主峰巍峨,远景群峰隐现,形成"S"形律动的空间序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画面虽满实却透气,通过留白的云气、溪流和山径,在密不透风的墨色中开辟出"呼吸之道",暗合道家"计白当黑"的哲学思想。
《黄山汤口》超越了简单的风景再现。黄宾虹将毕生对传统的研习与对自然的感悟熔于一炉,使画面既具宋画的雄浑气势,又含元人的笔墨意趣。题款"黄山汤口,九十二叟宾虹"的篆书笔意,更与画境形成金石般的呼应。2017年该作以3.45亿元成交,不仅印证其市场价值,更彰显了黄宾虹"借古开今"的艺术革新对中国画现代转型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