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艺术空间

每旬一画|中国名画鉴赏之五代时期——《秋山晚翠图》

发布日期:2025-05-01    浏览次数:


《秋山晚翠图》 关仝 57.3×140.5cm

作者简介

关仝(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主要艺术活动在五代时期(907—960年)。他师法荆浩,有“出蓝”之誉。其山水以峭拔、雄奇、深远见长,被后人称为“关家山水”,与荆浩、董源、巨然,并称五代、北宋四大画家。创世作品有《溪山晚霁图》《桃源图》《秋山楼观图》《秋山寒林图》《秋山渔乐图》《四时山水图》《秋山枫林图》《秋山耸秀图》《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等。


作品介绍:

《秋山晚翠图》是中国五代时期关仝创作的一幅绢本水墨淡设色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描绘的是中国北方景色,深谷云林,气壮意长,从中可以看出北方山村的生活气息。该图用笔简劲,线条粗细断续有别,落墨渍染生动,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上乘之作。

《秋山晚翠图》除远峰巍峨耸立外,由中景斜出至前景水际的山脊,也带有魄力。在这一大结构中,近景安排古树数株,两侧有山峰及树木相呼应。山坳里,三层瀑布飞泻而下,磅礴之气有五代到宋初山水画的特色。《秋山晚翠图》构图气势宏阔,画中石体坚凝,写实性极强,使人觉得如对实景。作为中景的主峰占去整个画近五分之二的空间,然后由右侧作侧线斜下,组成有动感的巨大山坡。《秋山晚翠图》全图中未见人物,但作者并非意在表现此地的人烟罕至,而是由近景至远景,依次安排了山路、小桥、瀑布、流水,让观者的视线最后停留在隐匿于画面右上的庙塔上。

《秋山晚翠图》的整幅画面山石轮廓之落笔有粗细断续之分,皴法以短侧笔为主。所绘石体坚凝,皴染兼备,其皴斫用笔,既不同于斧劈皴,又不同于披麻皴。未见亭台楼阁与茅屋野店,唯中部右侧山坡上有曲栏伸出画外,给人以联想的余地。其旁塔形层次清楚的画松,还有唐人的气息。这种画松法,在敦煌莫高窟唐代的山水衬景中见过。通幅用笔苍劲自然,无论是描绘陡峭的山壁,或者临水岩石的数个块面,直率而粗放的线条都传达出山石雄伟、磅礴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