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我校开展线上美育专题知识教育系列活动(四)

发布日期:2022-04-22    浏览次数:

 

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公共艺术教学部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开展线上美育专题知识教育,带领大家在艺术作品中追溯历史发展,激昂奋斗初心。本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剧《白毛女》。

 

歌剧《白毛女》于中共七大前后首演,194252日,毛泽东在陕西延安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不是超阶级的,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1945年中共七大准备召开之际,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在院长周扬的指示下,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传说,加工改编出了歌剧《白毛女》。

 

白毛女讲述了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喜儿,被迫卖给恶霸地主黄世仁抵债,因不堪凌辱,逃入深山。在山洞中坚持生活多年,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又因偷取庙中供果,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后在八路军的搭救下,得到了解放。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基调的红色革命故事。

 

歌剧作为包含了歌曲、舞蹈、表演等多种表演形式的综合艺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随着东学西渐慢慢为中国民众所了解。作为将歌剧这种西方舶来品艺术体裁中国化、民族化过程中有着里程碑式重要意义的作品,《白毛女》在剧本选择上避开了西方歌剧常用的英雄史诗和儿女情长,而是选择了能深刻反映当时中国人民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中的民间传说进行加工和改编,让当时并不熟悉歌剧这一题材的解放区人民能更加感同身受的欣赏。此外,《白毛女》在音乐创作中也大量吸收地方民歌作为养分,如剧中喜儿著名唱段《北风吹》就是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为素材创作而成,杨白劳唱段《十里风雪一片白》则是由山西秧歌《拣麦穗》改编创作,再由作曲家“借用戏曲程式和板式结构创作成套唱腔”并利用西方结构技法串联全篇,最终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扎根中华大地,广受群众喜爱,为中国民族歌剧奠定基础的优秀作品。

 

除此之外,《白毛女》的音乐也有着很强的艺术性,其中的《杨白劳》与《恨似高山仇似海》等经典唱段至今仍为各大音乐会与声乐比赛中的常见曲目。《杨白劳》与《恨似高山仇似海》两首歌曲都采用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相结合的伴奏形式,让歌曲充分做到雅俗共赏。同时这两首歌曲的起承转合流畅严谨,并且都在歌曲的最后向听众爆发出强烈的情感宣泄。无论是《杨白劳》中“县长地主,豺狼虎豹”的字字血泪还是《恨似高山仇似海》中“我是鬼!我是屈死的鬼!我是冤死的鬼!我是不死的鬼!”的仰天长啸,这种戏剧张力极强的情绪表达都生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旧社会的压迫下痛不欲生甚至“由人变成鬼”的无尽苦难,是中国声乐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歌剧《白毛女》作为一部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艺术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与劳苦大众现实生活,在中国人民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精神鼓舞作用,也是让世界正确认识中国发展历程,传递中华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