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创新型国家的根基在于培育创新型人才

发布日期:2019-04-24 作者: 来源: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根基”和“核心要素”,并对如何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育才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理念和“人才观”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刻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汇聚、培育和运用好创新型人才,力争在国际竞争领域取得战略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型人才匮乏已严重制约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所谓创新型国家,即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这些国家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明显,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创新型国家依靠科技创新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一般达70%以上;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拥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多寡和质量高低,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因素。全球创新指数(GII)2018年报告显示,当前创新型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美国和西北欧国家名列前茅。在这些国家实现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很多因素都起到推动性作用,但人才是其中最具有核心驱动力的关键因素。经合组织(OECD)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国际人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缺乏高端人才的国家难以从人力资本获得经济增长贡献。创新指数领先的国家,研发人员数量也位居世界前列,以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比例为例,美国为9.1‰,英国为9.2‰,德国为9‰,日本为10‰。

与之相比,虽然我国科技研发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一,但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远低于创新型国家的平均水平,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严重制约。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我国面临人才结构性不足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学科等领域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并在用好用活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进国际创新人才等各方面作出明确部署,为把“第一资源”打造为“优势资源”指明了方向。

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创新型人才流失已严重影响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当今世界,谁拥有创新型人才上的优势,谁就拥有创新实力上的优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前所未有地把焦点聚集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上。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引才措施促进人才流入,缓解本国人才短缺的问题。创新型国家的主要较量归根结底是高端人才的竞争,随着竞争的白热化,科技力量的比拼,不仅以科技人员的数量来衡量,而且以各类高层次人才的质量来衡量。

与之相比,我国目前正处于严重的人才流失困境中。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向外流失人才达30万,留学生归国率不到35%,大部分留学生长期服务于海外国家,有些已永久移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这为我国赢得综合国力的新一轮竞争提供了根本指引。

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立千秋基业须确立创新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在特定领域拥有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是成为人才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具备创造能力并能够助力于国家的创新产出,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而高科技人才作为科学技术的第一推动力量,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性投入要素。

上升到战略层面,可以说引进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国家核心竞争力由国家经济实力、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三大要素构成。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进入高科技与信息化时代,国际舞台上的高科技人才竞争对国家利益的影响远超单纯的物质生产力,世界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时代条件下,人才培养和知识生产力已成为一种独特资源,在一些国家已成为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参与世界科学和全球经济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本质已变为人才竞争,越早地意识到人才的作用,越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占尽先机。

从党的十八大“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到党的十九大发展“人才强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以“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为出发点,以确保新时代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为落脚点,亲自部署和推进多项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他提出,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人才聚集起来;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所能”;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等等。这一系列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开创“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工作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海外人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海外人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聚天下英才”要施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当前,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面对中美贸易战向科技战和人才战转化,欧美持续对我国构建科技“铁幕”和人才壁垒,我国实施多年的“千人计划”项目正遭遇对象国恶意阻挠等状况,改革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已迫在眉睫。

第一,调整移民政策,使人才“进得来”。引进创新型人才需在政策方面做好准备,彻底排除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移民和非职业移民签证政策,在移民、签证政策方面给予创新型人才、国外一流学者以及在各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顶尖人才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可以设立相关筛选机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重点发展的领域聘请和引进外国创新型人才。

第二,完善激励机制,使人才“留得住”。发达国家往往把对高端人才的物质激励放在首位。一些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惜为高科技人才提供各项优厚条件,如加薪、升迁、红利、带薪休假、高额配股等。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提高高端人才的收人水平,增加必要的激励措施。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团队设立专项基金,吸引创新团队、专家团队和国际伙伴到我国进行投资创业和技术创新。此外,应继续推进“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特支计划”等人才项目,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还可通过特殊奖项、荣誉和特殊待遇,筛选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第三,提升教学质量,使人才“愿意来”。近年来,尽管我国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投入仍明显不足。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高校硬件和软件设施,引进高素质师资队伍,在提升高校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提升综合实力,打造拥有国际化水平的一流高校。同时,积极与国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互派专家交流教学,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从而留住更多本国学生在国内深造、减少国内潜在人才外流,吸引各国人才来华留学、增加人才流入。

第四,加强平台建设,使人才“带人来”。完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机制,开展世界级的科研合作项目,以项目为平台带动国际合作交流,集中世界一流人才。从政策、资金、场所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园、科研项目实验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的规划与建设,充分发挥这些平台载体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的集聚示范作用,达到“以才聚才”的效果,在吸引留学生回国发展的同时,吸引国际人才来华工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