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从传统到特色产业蜕变:翟镇镇乡村振兴实践调研

作者:单雨丹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09   浏览:

近日,我校文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洛阳市翟镇镇,围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文化发展的创新路径展开专题调研,对宁北村、甄庄村、圪当头村的乡村振兴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访,挖掘出各具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毗邻二里头遗址的区位优势,甄庄村以农民画为特色产业,打造“艺术乡村”。村内主干道两侧的100余幅墙绘,融合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等主题,形成了一条2.2公里的文化长廊。该村成立的伊洛书画社培育了一批农民画家,其作品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并获评“河南省农民画特色示范村”。目前,甄庄村正规划建设农民画主题餐厅、文旅文创展销中心,并筹备“甄庄之夏”广场夜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文化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化。

甄庄村农民画

宁北村依托土地资源,全力打造田园综合体,创新推出“认领一片地”和“认养一只鸡”两大特色项目。在这里,认领者既可以亲自参与翻土、播种、采收等农事活动,体验农耕乐趣,也能选择托管服务,由专业人员负责打理。田园综合体吸引了大量周边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土地流转后,村民既能获得租金,又能在园区务工,实现“租金+工资”双收入,有效提高了土地效益和村民收益。

宁北村乡村菜园

作为翟镇镇的针织产业集聚地,圪当头村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毛线帽、围巾等针织品生产,产品远销国内外。为扶持产业发展,村里提供电商培训、金融贷款等支持,并打造“共富工坊”、“共享直播间”,帮助村民拓展线上销路。在产业发展的同时,该村基础设施同步升级,旧房改造为游园、健身广场,并新建便民超市和老年食堂,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此外,村内保留的圪当头小学遗址经修缮后,成为兼具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乡村地标,吸引游客探访。

圪当头村夕阳红餐厅

圪当头村网格分布

此次调研活动中,我校文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乡村一线,不仅见证了特色产业为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亲身参与到乡村振兴实践中。大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与创意优势,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在基层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实现了与乡村发展的双向赋能。这些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案例,为其他地区探索特色发展道路提供了有效参考,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初审|申琳、徐梓滢 复审|朱青 终审|刘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