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理论认知,拓宽专业视野,在真实场域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洞察力与人文素养。10月27日至11月7日,我院环境设计专业大三年级学生开启了为期两周的专业考察实践课程。本次行程涵盖河南省博物院、浚县古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郑州亳都新象、新乡同盟古镇,圆满完成了一次贯穿中原文化的专业考察之旅。
第一站 河南博物院



第一站,同学们置身于河南博物院的宏大叙事之中。这里不仅是历史的珍藏之所,其本身的空间序列、流线组织、光影运用及展陈设计,更是一部生动的“空间设计教科书”。同学们认真观察了文物与空间的对话关系,理解了如何通过现代设计语言承载与转译厚重的历史文化,感悟到作为设计者,对地域文脉的尊重与传承是不可或缺的设计初心。
第二站 浚县古城



第二站,踏入浚县古城。同学们穿梭于古街巷陌,实地调研了古城的空间格局、建筑形制与材料工艺。大家重点关注了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思考着历史街区如何在不失其原真性的前提下,融入当代生活功能,实现“活态”传承。这一站,让同学们对历史环境的再生与设计干预的“度”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第三站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第三站,来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作为一场沉浸式的空间体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给同学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它以独特的“幻城”概念,将黄土、麦浪转化为磅礴的建筑语汇,创造出一种超越常规的戏剧性空间场景。同学们在此领略了叙事性设计、大地艺术与沉浸式体验所带来的强大感染力,认识到环境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功能需求,更能构筑情感、引发思考,开拓了大家的创意维度和设计想象力。
第四站 亳都古巷


第四站,走进郑州亳都古巷,感受城市更新下的文化融合。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空间的巧妙融合。项目通过对传统建筑元素的提炼与再现,结合现代材质与商业业态,营造出一个兼具历史感与时尚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这一站让大家深入探讨了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挖掘场地文化基因,并通过设计实现商业价值、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共赢,为今后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了宝贵参考。
第五站 同盟古镇


最后一站,走进新乡同盟古镇,品味乡土智慧与场所精神。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景一物都凝聚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地方智慧。同学们着重考察了其规划布局、乡土材料的创新运用以及民俗文化在景观节点中的体现,理解了如何通过对地域特色的精准把握,营造出富有温度与归属感的场所精神,深化了对乡土景观设计理念的理解。
为期数日的专业考察虽已落幕,但它所激发的思考与收获将长久地滋养每一位同学的设计之路。通过此次考察,同学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素材,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用专业的眼光去“阅读”空间、理解场所、对话文脉。从博物院的厚重文脉到浚县古城的沧桑肌理,从戏剧幻城的先锋表达到亳都古巷的现代转译,再到同盟古镇的乡土情怀,这是一次贯穿古今的时空穿梭,更是一场深刻的设计启蒙。
(图片/张善孺 初审/张善孺 复审/袁昕 终审/张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