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午,一场艺术疗愈课程在学院楼A303画室落下帷幕。作为绘画系列课程的第十讲,此次活动以“看见即疗愈”为主题,通过回顾、实践、总结与反馈四大环节,为参与者带来了一场深度的心灵探索之旅。

第一环节中,辅导员孙玉玉以“成长历程回顾”将同学们带回了系列课程的起点。从初次接触艺术疗愈时的好奇懵懂,到在“情绪调色盘”中用色彩捕捉内心波动;从以“线条日记”记录日常心绪,到在“看见真实的自己”环节直面内心;从共筑“友谊之树”感受联结力量,到绘制“曼陀罗”沉淀心灵,再到沿着“生命之河”追溯成长轨迹,运用“自然元素”疗愈身心,设计“未来图腾”展望前路,每一次课程都成为同学们心灵成长的印记。这些课程内容相互串联,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自我探索体系,让同学们在艺术创作中不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在第二环节“绘画实践:看见即疗愈”中,同学们带着对过往课程的感悟,以画笔为媒介,自由地表达内心世界。画布上,或浓烈或淡雅的色彩、或流畅或曲折的线条,都成为他们释放情绪、展现真实自我的载体。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对话,将内心深处的困惑、焦虑、喜悦等情感通过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在“看见”中实现自我疗愈。


第三环节“课程总结:学会做更好的自己”进行深入总结。孙玉玉回顾了系列课程的目标与成果,强调艺术疗愈并非追求绘画技巧的精湛,而是借助艺术创作这一媒介,帮助大家打开自我觉察的大门。通过一次次的绘画实践,同学们学会了正视情绪、打破认知局限、挖掘自身潜能,在自我探索中不断成长。讲师鼓励同学们将在课程中学到的觉察、接纳、表达与联结的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看见即疗愈”的理念,逐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四环节“课程专访:体验反馈”,邀请同学们分享参与课程的感受与收获。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系列课程,自己不仅在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上有了显著提升,还在与他人的互动创作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一位同学感慨道:“原本以为艺术疗愈离我很遥远,没想到通过这些课程,我发现绘画可以成为我认识自己的镜子,现在我更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了。”
由艺心疗愈辅导员工作室组织策划并实施的绘画系列艺术疗愈课程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探索内心世界的平台,更展现了艺术与心理疗愈结合的强大力量。它让参与者明白,成长是一个不断“看见”与“接纳”的过程,而艺术正是照亮这条道路的一束光。未来,希望这份艺术疗愈的理念与实践经验,能够惠及更多人,助力大家在成长之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图片/艺术学院 初审/孙玉玉 复审/李锦钰 终审/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