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

民族宗教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民族宗教 > 正文

做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 凝聚边疆繁荣稳定正能量

发布日期:2020-09-21 作者: 来源: 点击:

让各族群众从今昔对比中、从社会变迁中、从身边变化中,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给各族人民带来的福祉,进一步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大力营造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使民族团结进步日益深入人心,成为舆论强音、成为社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为在新的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始终抓实抓细抓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睦、边疆繁荣稳定、社会和谐有序凝聚强大正能量。

突出宣传重点,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要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推动和引导各族群众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党员干部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肩负着重要职责,有着很强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党员干部运用党的民族理论分析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

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宣传教育。要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列为学校教学培训的重要内容,使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各个环节,贯穿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贯穿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各阶段,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要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开展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使青少年更加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更加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增强青少年对大是大非的识别能力。

在寺庙开展宣传教育。要通过深入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使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在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明辨是非,自觉抵御利用宗教进行分裂渗透和破坏活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进一步使寺庙成为开展宗教活动的和谐场地、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阵地、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窗口和抵御思想渗透的坚强堡垒。

创新载体形式,让宣传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为让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形式更具有价值,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使各族群众通过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我们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创新传播渠道。在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策划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网上访谈、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邀请民族工作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与网民开展互动交流。要办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适时增加少数民族语言节目数量,在有关电视节目中采取双语对照形式。

创新宣传形式。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融入社区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中,融入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等文明创建工作中,利用社区平台设置各种议题,吸引各族群众主动参与,积极为民族团结、民族发展建言献策。在重要纪念日和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日,开展文艺展演、摄影书画、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广泛动员各民族民间艺术家把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编成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花灯”、“梅葛”等曲目,用少数民族艺术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

创新宣讲方式。既组织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面对面宣讲、互动式宣讲,又发挥老党员、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用成就说话,用事实说话,用经历说话,把大道理与小道理贯通起来,让各族群众从今昔对比中、从社会变迁中、从身边变化中,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给各族人民带来的福祉,进一步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扩大覆盖范围,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我们要在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向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的同时,努力把各行各业和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形成全民受教育、人人促团结的生动局面。

着力抓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宣传教育,抓好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要继续通过大力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同时,拓展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宣传教育,多形式、分层次地开展适合“两新”组织特点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各行各业的民族共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社区作为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社区这一有效平台,广泛普及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大力营造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使民族团结进步日益深入人心,成为舆论强音、成为社会共识。

壮大主流舆论,让各族群众看到民族团结的光明面

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教育的宣传方针,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流,看到民族团结的光明面。

对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和行为,大力宣传褒扬。定期表彰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精心组织“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用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各族群众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对各族群众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错误认识,加强正面引导,帮助各族群众提高明辨是非能力,使党的正确主张、正确思想成为各族群众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强大武器。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危害国家安全的行径进行旗帜鲜明的斗争,通过深刻揭露暴恐分子的罪行,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大力宣传,通过举办不同规模的成就展,引导各族群众回顾光辉历程,展望美好前景,增强发展信心。

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宣传教育提供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

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工作结合起来,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实际成效,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另外,还要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经费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对各层次各阶段的宣传教育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来源:《党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