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工作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人事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新乡工程学院名师风采——记文法学院教学名师罗艳娟

发布日期:2023-11-02    作者:     来源:     点击:

罗艳娟,女,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语言学、汉字与中国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国内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CSSCI1篇,中文核心1篇;参编著作4部;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厅级项目8项,参与省、厅级课题10余项;获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1项、河南省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新乡市优秀社会成果二等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大中专就业创业课题成果三等奖1项,新乡市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2项;2017年入选新乡市社科专家人才库;2023年入选驻新高校专家库。先后荣获校“优秀教师”、“最美教师”、“文明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教学效果连续十年被评为优秀,获学校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该教师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始终牢记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的叮嘱,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自觉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学生“四个引路人”。师德高尚、甘为人梯,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年、2016年该教师出现两次胃出血情况,身体极度虚弱,医生强烈在家修养一段时间,不能太过劳累。但是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她还是咬牙坚持上好每一节课程。2020年春天,父亲因患胆囊癌永远离开了她。父亲的离去让她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她曾害怕过、崩溃过,但生活要继续,年迈多病的母亲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需抚养,工作还需努力做,她坚强地站了起来,强忍着悲痛,一边照顾年迈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一边坚持出色完成了工作中的每项任务。2021 年“7·20 新乡特大暴雨”期间,她积极投入防汛救灾工作,为受灾群众搬运物资、维护秩序;疫情期间舍小家顾大家,吃住在校两个多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确保了学生的健康安全和校园稳定。她的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学院师生无不为之动容。


改革创新,育人成效不断提升

该教师担任《现代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教学技能训练》、《文学经典诵读》、《中国文化辑录》、《毕业论文》等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

教学过程中,该教师以 OBE 的理念为导向,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根据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两个专业学生认知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合理有序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和具有吸引力的沉浸式、研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结合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活中有趣的语言现象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知识具体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让学生有意愿、有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开展汉服进课堂、文创进课堂等教学创新活动,举办“红色文化”、“中原文化”课程思政大赛、现代汉语公开观摩课、教学创新大赛等活动,打造“红色文化”、“中原文化”课程思政课程群,举办汉字形体演变手抄报、现代汉语有趣语言现象优秀调研报告和文学经典朗诵等实践教学成果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该教师注重以情导教,育教于心,生动活泼,严谨细腻,形成引导-发现、情景-陶冶教学模式,善于运用话剧、舞蹈等形式演绎文学经典的沉浸式教学法、列举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仁人志士的感人事迹的案例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的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和专题研讨式教学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组建梯队,学科建设稳步提升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是我校最早开设的专业和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迄今已有近20年发展历程,已有15届共2341名本科毕业生。该教师作为“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带头人,凝练形成校园生态语言学研究方向,组建包含12人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2人,硕士10人。围绕研究方向,申请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主持参与市厅级项目50余项,在《中州学刊》《四川戏剧》《教育与管理》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省、市级奖励20余项,参编著作10余部。指导学生在河南省汉字大赛、诗词大赛、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奖50余项,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200余人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50余人考取国家公务员。

近几年来,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年在河南省专业评估排名24,在学校所有参评专业中位居第一;2018年通过了教育部师范专业一级认证;2019年汉语言文学教研室被评为河南省合格基层教学组织;2022年被教育部认定为教师资格证免试认定专业。2023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批学校重点建设学科。2023年成功组建学校首家协同创新中心“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成功申报学校首家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乡村文化振兴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了较高的学科平台。


凝练成果,推广示范效果优良

该教师负责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凝练形成了“九个一”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优秀中小学语文教师。

“九个一”人才培养机制是:明确一个明晰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一个“四融合”理论课程体系、实施一个“四三二三”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一个“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实行一个“四三一”管理体系、优化一支“三丰”教师队伍、打造一个“三对话”课堂,形成一个规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一个高效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机制。

该研究成果获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立项和学校2017年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成果示范性强,被学校推广到学校英语、生物技术等其他师范专业,受益学生3000余人,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该成果的“四三二三”人才培养体系在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在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四融合”理论课程体系在新乡学院文学院等学校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成效。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学团队获得丰硕成果、人才培养质量飞跃式提升,就业率、考研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反响良好。